1.回答提問
中國人對他人的問話,老是以一定或否認對方的話來肯定用“對”或者“不對”。如:
“天成翻譯公司想你不到20歲,對嗎?”
“是的,我不到20歲。”
(“不,我已30歲了。”)
英語中,對他人的問話,老是根據事實結果的一定或否認,必定就用“Yes”否認就用“No”。如:
“You're not a student,are you?”
“Yes,I am.”
(“No,I am not.”)
2.親屬稱呼
英語的親屬以家庭為中間,一代人為一個稱呼板塊,只區分男性、女性,卻忽視配頭雙方因性別分歧而出現的稱謂差別翻譯顯得男女同等。如:
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祖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翻譯
再如,父母平輩中的稱呼:英文“uncle”和“aunt”,而中文“伯伯、叔叔、舅舅等,姑媽、姨媽等”。
還有,英文中的默示下輩的“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甥的,默示平輩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別。
3.考慮問題的主體
中國人喜好以對方為中間,考慮對方的感情。好比:
你想買什麼?
您想藉什麼書?
而英語中,常常從自身的角度動身。如:
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4.問候用語
中國人打號召,一般都以對方處境或動向為思惟出發點翻譯如:
您去哪裡?
您是上班還是下班?
而西方人往往認為這些純屬個人私事,不能隨意問。所以他們碰頭打號召老是說:
Hi/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
How are you?
It's a lovely day,isn't it?
5.面對恭維
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是謙虛隆重,對他人的捧場和嘉勉應是推辭。如:
“您的英語講得真好。”
“哪裡,哪裡,一點也不可翻譯”
“菜做得很好吃翻譯”
“過獎,過獎,做得欠好,請諒解。”
西方人曆來不過分謙善,對捧場一般表示謝意,表現出一種自強自傲的信念。如:
“You can speak very good French.”
“Thank you.”
“It's a wonderful dish!”
“I am glad you like it.”
所以,當說英語的人稱讚你時,千萬不要回覆:“No,I don't think so.”這類回答在西方人看來是不禮貌的,甚至是虛偽的。
6.德律風用語
中國人打電話時的用語與日常平凡講話用語沒有幾何差異。
喂,您好。麻煩請找王大偉接德律風翻譯”“我是蔡小英,好的,請問您是誰?”
英語中打德律風與日常平凡用語不同很大。如:“Hello,this is John speaking.”
“Could I speak to Tom please?”
“Is that Mary speaking?”
西方人一接到德律風一般都先報本身的號碼或工作單位的名稱翻譯如:
“Hello,52164768,this is Jim.”
東方學生剛開始學英語會犯如許的毛病:
“Hello,who are you please?”
7.接管禮品
中國人收到禮品時,通常爲放在一旁,確信客人走後,才急如星火地拆開。受禮時連聲說:
“哎呀,還送禮品幹什麼?”
“真是欠好意思啦。”
“下不為例。”
“讓您破費了。”
西方人收到禮品時,一般當著客人的面頓時打開,並連宣稱好:
“Very beautiful!Wow!”
“What a wonderful gift it is!”
“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
8.稱號用語
中國人見面時喜好問對方的春秋、收入、家庭等。而西方人很反感他人問及這些私事。西方人之間,如沒有血緣關係,對男人統稱號“Mr.”,對未婚密斯統稱“Miss”,對已婚密斯統稱“Mrs.”翻譯
中國人正視家庭、親情,認為血濃於水。為了暗示禮貌,對目生人也要以親屬關係稱號翻譯如:
“大伯、大姨、大姐、大叔、大嬸、年老、大姐等”。
9.體諒他人
在西方,向別人提供幫助、關心、同情等的方式和水平是憑據接受方願意接受的程度來定的;而中國人幫起忙來一般是熱忱彌漫,無所不至翻譯例如:一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看到一位老傳授蹣跚過車水馬龍的馬路,出於同情心,他飛步上前挽住老人,要送他曩昔,然則他獲得的倒是橫目而視。請看下面的對話:
Chinese student:Mr. White,you are so pale,are you sick?
English teacher:Well. . . yes. I have got a bad cold for several days.
Chinese student:Well,you should go to a clinic and see the doctor as soon as possible.
English teacher:Er...what do you mean?
中國人建議得傷風的人頓時去看大夫,默示樸拙的關心。而美國人對此不睬解,會認為莫非他的病有如斯嚴重嗎?是以,只要回覆:“I'm sorry to hear that.”就夠了翻譯
10.請客吃飯
中國人接待客人時,一般都準備了滿桌美味佳餚,不息地勸客人享用,本身還謙善:“沒什麼菜,吃頓便飯。薄酒一杯,不成敬意。”行動上多以主人為客人夾菜為禮。
西方人會對此百思不解:明明這麼多菜,卻說沒什麼菜,這不是量力而行的行為。而他們請客吃飯,菜餚特別簡單,經常以數目不多的蔬菜為可口的上等菜,席間勸客僅僅說:“Help yourself to some vegetables,please.”吃喝由客人自便自定翻譯
所以在進修說話的過程中,不成忽視說話寒暄中的文化偏向,要當令導入相幹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充實學習者的常識佈局,提高認知能力翻譯
器材方文化差別的分歧,在說話上也會有極度多的分歧翻譯其實亞洲人和歐麗人在糊口、食品、文化上有十分多的不同之處,即便在
東西方文化之十大差別──說話篇
本文引用自: http://blog.xuite.net/supercanada/twblog/119115663-%E6%9D%B1%E8%A5%BF%E6%96%B9%E6%96%87%E5%8C%96%E4%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公司02-77260931